凝望老时代的那扇窗,让花朵再次绽放:台湾 布菈瑟 BLOSSOM 铁花窗生活设计

     拥藏时代锈色的「铁花窗」,正透过两位九零后的年轻女孩:林杰妤、徐翌榕,以文创思维抒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新诗篇。坐落于台中审计新村,布菈瑟 Blossom——铁花窗生活设计,延续过往铁窗师傅的纯手作精神,结合设计重新诠释窗花元素,发展系列日常生活器品,重拾铁花窗价值。


踏进布菈瑟 Blossom 铁花窗生活设计店内,随处可见亲切温暖的手写笔迹。


布菈瑟 Blossom 铁花窗生活设计,以 Blossom 为名,即是希望铁花窗的二次生命能像花朵般再次绽放。


这间店其实是从两位店主杰妤与翌榕大学毕业制作的设计概念延伸而出,到现在逐渐发展成一间精致的小店。


                                                     “铁花窗初为防盗而制,可防卫却不减

                                                      优雅韵味——这是台湾 60 年代独有

                                                      的城市美学。”



     铁花窗于 1920 年随西洋建筑传入台湾,1970 年因经济起飞人们美学意识提升而盛行,并在 1990 年后渐渐被不锈钢取代而没落。没有制式规范的窗花图纹,全凭师傅想像力创作,透过焊接、锻造、弯折,拼撞出多样图纹结构,细腻处理且兼具美感,是当年不可或缺的工艺技术。此外,也同时反映屋主品味及楼房街景独特性的艺术内涵,反观现以整列有序的横竖铁管,构起冷肃、秩序的城市面貌,「窗」似乎只成为配上高楼大厦的最佳单品。


     布菈瑟 Blossom 铁花窗生活设计,以 Blossom 为名,即是希望铁花窗的二次生命能像花朵般再次绽放。 「布菈瑟Blossom 店内商品,全以日常用品为主,因为觉得窗户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选日常的东西、大家现在还会再用的,就能再继续说新的故事。」以这一代的视角,留存这块土地的细节之美,杰妤翻阅资料并解说着,她们从大学毕业制作的设计概念,发展到现在成为一间精致的小店,铁花窗对于人们的情感连结,是那么细微而且值得不断回忆。


被收藏起的铁花窗与两人作品,在店内昏黄的灯光下,静静诉说着被遗忘的时代故事。


      「很多人以为我们是设计铁花窗的花样,或是继续做窗户,但其实不是。」探究设计理念,她们不断激撞新旧交织的火花,转化建筑结构与造型,巧思运用到商品设计上,都是许多的挑战与考验。除铁花窗元素,杰妤和翌榕在讨论商品开发时,都希望能多与台湾各没落的传统产业作结合,因此也发展出与「广兴纸寮」合作的手抄纸商品。抱着想好好留住过往年代的独特温度,这样单纯的念头,也在心里悄悄建立起属于她们的小小使命感。




“細節會完成東西的質感。 ”


      两个人,四双手,慢工出细活。谈及收集文样的过程,得知铁花窗皆是师傅一个个焊上,她们决定也以手作来完成商品,一点一滴用双手学习,堆叠出属于布菈瑟的精神底蕴。杰妤腼腆地提起,「记得刚开始接触陶土,经常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执行,历经来来回回的过程⋯然后它就会告诉你,这样是不行的(笑)! 而平常在处理窗花纹路细节时,我们总是特别花上一点时间,像翌榕她会一直修改到自己也喜欢这个东西才肯罢休。我想,这也是一直以来作品产出比较慢的原因。」虽然目前商品数不算多,但陈列在店内大大小小的器皿、餐具、文具,都以新的面貌诠释了铁花窗的时代价值。每当客人进门拜访,没有过多热情推销,而是希望人们沉浸在空间里流窜的手作温度,让商品自己说话。


目前店内商品数不算多,但陈列在店内大大小小的器皿、餐具、文具,都以新的面貌诠释了铁花窗的时代价值。





    浏览各式各样的日常生活小道具,看着一旁创作灵感来源的铁花窗照片,不免也使人开始在脑中回想,自己曾看过哪些造型花窗,是在哪个巷弄间,是在怎么样的建筑上⋯不知不觉会回到当时的场景,怀念油然而生,想将这样的感受带回家。铁花窗陪伴很多人长大,也许不是这么显眼,但若能再以新的形式陪伴我们的日常,也是一种延续的幸福。目前店里最受欢迎的小道具们是「铆接筷嫁」与「小铁窗回纹针」,杰妤更提到曾有客人将筷架当婚礼小物,希望亲友们收到之后,都能找到很棒的人一起快嫁!快嫁!


铆接筷嫁,将最传统的窗花铆接做法转化到瓷土上,运用釉料绘制仿锈色增添韵味。



  身处清新惬意的布菈瑟Blossom,从店门口到店内各角落,都能发现翌榕的手写笔迹,一笔一划勾勒出她们对于这间店的理想,细腻而内敛的坚持。整间店杰妤最喜欢的地方,是这个位在柜台处旁的窗框们,尺寸不大却很刚好,崁入墙面静静地衬出向外摆放的展示品。她谈起这些拾来的老旧窗框,有的甚至是桧木制,贴近细闻会散发出淡淡香气,想起这样的好物品被任意丢弃,总觉得很可惜。


两人平常散步时,总会忍不住寻找着丢弃的窗框或铁花窗;将它们拾来放在店内,小心翼翼收藏。



「除了窗框,店内放的铁花窗也都是各处捡来的,记得刚进驻审计新村时,这里每户都有铁花窗,可惜来不及保留后来都被拆掉了。当时就觉得,选择保留铁花窗这件事情是有它存在的意义,因为很多东西都会随时代被淘汰掉⋯」坦言平常散步,总会忍不住寻找铁花窗的她们,即使人到了国外旅游,也仍保有这样的习惯,每次每次的新发现,都会是一个日常的小惊喜!将收集到的铁花窗,细心分类整理收藏起来,变成未来创作灵感的来源。或许也是因为这样,这间店给人的感觉很像铁花窗的小小博物馆;随墙面照片与桌上纸条的介绍,不自觉投入窗花世界的故事,去细探每个几何图形变幻的巧思,体会从没发现过的日常美好。



   望着窗上的手写字——「绽放」,想起近期重拾翻阅星野道夫《与时间之河的约定:来自极地的永恒呼唤》一书里,很喜欢的一段话:「一个体验要在心中开花结果,是需要一段时间的。」那些正在萌芽的念头,会历经许多时间淬炼,将努力踏实的过程,浓缩为孕育一朵花苞的养份,等待春天来临之际,闪耀绽放。



后记


踏出布菈瑟店内之后,从台中回程到台北,一路上忍不住开始在街道上搜寻铁花窗踪影⋯偶尔可见几户人家还继续使用铁花窗,略生锈的蓝,颜色暗淡的白,有花朵造型,也有不知怎么称呼的几何图形。过去不曾停下脚步关注,当此时此刻发现窗的各式面貌,就展开了日常观察的趣味性。


然后,意外发现惊喜!刻意想在街道上寻找铁花窗的我,结果自己家门口旁的窗,就是一大片的可爱蝴蝶结造型,突然好想知道以前爷爷奶奶选择窗花造型的理由,那种怀念起小时候的记忆温度,就这样轻轻的拨弄了一下心弦。建议大家,试着在自己居住的城市里,来段与铁花窗的小小邂逅之旅。


布菈瑟 Blossom – 鐵花窗生活設計


台中市西區民生路 368 巷 4 弄 8 號
T: 0911-614-283


作者:Kenzie

摄影:Jonathan Chu

原文:凝望老時代的那扇窗,讓花朵再次綻放:布菈瑟 BLOSSOM 鐵花窗生活設計



标签: 设计 生活 台湾
关于作者
独来独往 独守空床的老光棍,办公室里的困兽...在自己的文字和手作世界遨游。
  • {{ comment.commentator.username
    喜欢逛这样的小店
    2017-02-03 19:59
  • {{ comment.commentator.username
    温暖的小店,商品又复古又时尚。
    2017-02-07 10:05
  • 阿辛

kiinii帐号登录

手工艺人和设计师的兴趣分享社区

iOS、Android 均可扫码下载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