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父亲在农村做窑匠。
不是烧那种很美好的瓷器,或陶器,而且是基本的青砖和青瓦,没太多技术含量,也没太多的美学价值。
青砖和青瓦,曾经是最普遍的建筑材料,有点是皆是耐用,而且可以就地取得材。
只要有黄色的或黑色的泥巴,还有木材就好。
挖塘泥,浇上水,加上切成一段一段的稻草,用脚或牛,踩成细腻富有韧性的泥,有点像和面,然后将和好的泥甩进砖或瓦的模型里,做成转或瓦,晒干...
挖窑洞,烧窑,然后是一窑青的发亮的好砖出来,才算是完成。
但烧窑,最难控制的往往是火候,以至于,经常白忙活很久很久,都拿不到钱...
小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很"鄙视"父亲!
...
很偶然间,看到了一组照片,记录韩国陶瓷大师Cheon Han-bong。
Cheon Han-bong采用最传统的技术,独特的品质,制作日常生活所用的器皿,在韩国和日本都很出名。
Cheon Han-bong只用特定区域的泥,而且为了釉色的美观,只用木材来烧纸。
而通过火焰,就可以知道最后的成功,最初,火焰是红色的,但随后变成了白色的火焰,在这些富有哲学的变化中,窑内的温度控制在1250-1300度之间,但即使如此,因为不可控性,仍然有40%的作品达不到标注而被销毁。
所以,一个漂亮的手工瓷器背后,都有无数的艰辛和故事。
那么,自然而然的,对于那些往事也就释然了。
Ptoto from:http://www.flickr.com/photos/nsthankiya/212080761/
堆放的烧窑的木材,像一座座的小山。
Cheon Kyung-hee(女儿)接替父亲加木材,Cheon Han-bong有一个短暂的休息
@璞琚上品 是啊,很多好东西,就这样慢慢的消失啦,但更遗憾的是,我们还一点办法也没有。